来源:互联网 2023-07-10 21:54:47

目前,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夏季高温季节。近日,国家疾控局发布了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,针对我国夏季高温热浪引发的健康问题,提出人群健康风险干预措施和建议,指导公众进行科学防护,预防和降低高温热浪对人群的健康危害。在此,太原市疾控中心提示大家:

一、什么是中暑?


【资料图】

中暑是人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,气温超过34℃就有可能发生中暑。由于身体产热不断增加,能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,体温失调,引起过度蓄热,同时由于大量出汗,导致脱水、失盐从而发生中暑。空气湿度大、风速小或有强烈热辐射也可能导致中暑发生。此外劳动强度大、持续时间长,体弱多病、过度疲劳等也易引起中暑。

二、中暑有哪些症状及类型?

中暑大多有头痛、头晕、胸闷、恶心、心慌、口渴、多汗、乏力等症状,严重时体温升高,血压下降,脉快而细,甚至出现昏迷或抽搐等症状。

按照严重程度不同,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。其中,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患者往往不会昏迷,体温最高在40℃以下,经降温处理后,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。而重症中暑可进一步分为热痉挛、热晕厥、热衰竭、热损伤,以及热射病。其中,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,死亡率高达21%—63%。

三、热射病有哪些特点?

热射病的特点是高热,患者体温可达到40.5℃以上,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,导致昏迷甚至抽搐。热射病又可分为两种类型。一类是劳力性热射病,患者多为青壮年,由于高强度运动或者高温下工作,体内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散发,皮肤往往多汗潮湿。另一类是经典型热射病,患者多为老年人,由于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减退,散热功能障碍所致,皮肤往往干热无汗。

四、怎样预防中暑?

预防中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:不要在强烈阳光下暴晒。注意室内通风换气、衣着轻薄透气。少量多次饮水或多吃些消暑清热的瓜果饮料,出汗量多的情况下适量喝点清淡盐水可以补充电解质。注意劳逸结合,运动量不要过大。高温时间段尽量避免室外特别是太阳直射下的活动,要戴宽边草帽、太阳帽或颈裹湿毛巾,随身带清凉油、风油精等防暑药品。

五、中暑后应采取哪些措施?

如果发生中暑,首先应尽快将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躺下休息,解开衣裤通风降温。给患者喝清凉饮料。用冷水擦身,头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处敷冷毛巾或放置冰袋,帮助身体散热、同时用风扇吹风。服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品。如出现昏迷等重症病人在急救的同时,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救治。

六、热射病患者救治的原则?

对于热射病患者更要遵循“先降温后转运”的原则。对于青壮年劳力性热射病患者,如有条件可将其浸泡在冷水中,或用大量冷水浇淋,用湿冷的毛巾敷身体,同时给患者吹风,蒸发散热。值得一提的是,给患者降温的水越冷越好,也可以直接将碎冰盖在患者身体上。如无法降温,或者患者还出现了癫痫等症状,应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最近的急诊科,且在运输途中也要积极降温。对老年经典型热射病患者难以接受较强的冰冷刺激,可往身上喷雾或者擦浴,再用风扇吹,以蒸发和对流的方式帮助患者降温。需要注意的是,不能使用大量酒精擦浴,否则可能因皮肤血管吸收产生毒性。

来源:太原市疾控中心

相关文章

最近更新